文学评论

感情的积累与燃烧

字号+ 作者:钟奋生 来源:未知 2018-10-15 17:45

感情的积累与燃烧

——读杨冠英小说散文集《阳光和爱》

文/钟奋生

               

   生于忧患的旧中国,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创伤。当太阳拨开乌云,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他便把对旧世界刻骨的恨,化作对新中国无限的爱。多少年多少年了,他仍是那么执着的追求真理,热爱生活,他将整个心沉浸在生活的海洋里,仍保留着那颗赤诚的可贵的“童心”。

    他在走过了人生一段很长的而且并不平坦的路之后,仍饱含深情地祝福人们:

   “祝您的生活充满阳光和爱”。

    当然这个祝福也包括了他自己。

11282357493.jpg

    日子其实是阳光与风雨织成的,有爱也必然会有恨。在生活的漩涡中,他认准了那根主旋律,阳光和爱。这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回答得很坦荡:阳光使生活和心灵充满亮色;爱使人纯真奋发。

    巴金说写作是燃烧,王蒙也说创作是一种燃烧。这种燃烧的前提便是感情的积累,感情的积累孕育着成功。《阳光和爱》这部汇集着作者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和六十九篇散文,二十六万两千字的集子。作者思路是那么开阔,情绪是那么亢奋。然而他又是一个精细而又机智的人,他将炽热的感情自自然然地融进作品中去,藏锋而不露,平淡中蕴奇。文笔似行云流水,明快活跃,字行中透着深深地真情,淡淡的幽默……捧读着这部作品,扑鼻而来的阵阵生活的芳香……

    由于作者十分注意感情的积累,这样便开辟了他“有感而发”的广阔的前景。他那六十九篇散文共为六辑,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江山眷恋”、“时代与人透视”、“萦系的亲情”、“人生旅途”、“美好生活的折光”、“微型论语”。

    作者在第一辑“江山眷恋”中,怀着“似游子依偎在慈母膝前“的心情,从《首都之秋》,写到《重庆雾起时》;从《长安古意》写到《深圳小夜曲》;他还没有忘记《胡同里回响着历史的声韵》和《春雨霏霏访石门》……他那剪不断的思绪,在《这清清的鸭绿江水在诉说》一文中,更显得“情切切”。他“梦中的江,心中的江”,当他“终于真真切切地看见了”时,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啊,鸭绿江,清清的江水、柔情地流着,似一条闪光的丝带,连结着中国和朝鲜两个友好国家的情意。”情感的波涛继续向前推进:“七月流火。丹东,却还是个‘清凉世界’。清清的江风,拂着旅游者的鬓,轻轻地告诉他和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一条鸭绿江,固若金汤,成为侵略者不可逾越的屏障;一条鸭绿江,万古长流,江水作歌,颂扬一部20世纪的英雄的悲壮史诗……”这一辑,他对“江山”的“眷恋”,就象那“清清的江水”在“柔情地流着”、“流”进读者心坎,不时还激起美丽的浪花……

    第二辑“时代与人透视”,作者以他对事物特有的细致的观察力,在一些看上去平平淡淡的题材上“化腐朽为神奇”较好地达到了“透视”“时代与人”的目的。他通过《地上的太阳》、《清风伴我东湖行》、《北京时间》、《洒满新长征路上的小花》、《车间的热流》、《花城一片芬芳的绿叶》等篇章,使读者清晰地感觉到了时代的脚步声。作者为了使读者这种“感觉”立体化,往往要取历史与现实有效的穿插串通的写法,从而又增加了作品的分量。如《雷锋形象》一文,作者从“27年来,萦绕在十亿人的心上”的雷锋,想到1963年在“雷锋的感召下开展过多彩的活动”的情景,继而又想到“60年代后期,由于大家皆知的原因,雷锋在报刊销声匿迹了……”再将目光收回来:“当可爱的雷锋形象又翩然出现在人民群众生活中时……”作者对雷锋形象进行了一番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回顾后,又画龙点睛似的将笔锋往横向一转:“连美国西点军校都以雷锋作榜样,咱们中国人当在自豪与振奋中更大地迈开学雷锋步伐!”妙极了!

    到了第三辑“萦系的亲情”,作者的心情是那样沉重,“窗外,夜幕沉重地垂落,哀乐低回,袅袅余音仿佛是从遥远的九天鸣奏似的,打动着人们的心!此刻,邻床的老大爷———位年逾花甲的退休老工人,怀着深厚的感情,泣不成声。尔后,他沉默地用棉花,搓成一朵小白花,用血和泪编织自己的纪念品,敬献给人民的好总理!……”  他从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心中的丰碑》,又想到:“母亲走完了她漫长的充满苦与乐的生命之途,象超负荷耕耘力尽的牛,默默地,默默地告别了这个她一直寄予热望的人间……”于是,他又挥泪写了《梦里依稀慈母泪》……他还没有忘记:“史无前例的‘乱云飞渡’年月……偶尔碰到一位瘦小的老头,一头白发,颇有爱因斯坦的风度,微微佝偻的腰,炯炯有神的眼.看来他比我大二十来岁。人,说也奇怪,有的使人一见如故,一面之缘就终身难忘;有的却如过目云烟使人茫然,留不下任何印象。显然,老人属于前者……”于是又有了《忆萧殷》…… 

31130552390.jpg

     进入到来五辑,象一只报春的喜鹊,兴味亢奋要人们去拥抱明媚的春天!他在《广州铁塔幸会》中这样写道:“山上芳草笔直芊芊,葱葱笼笼的。打个比方,祖国是可敬可爱的母亲,广州则是她的掌上明珠。越秀山呢,就象这漂亮的女孩子的发髻,高高耸耸的,油油润润的,蓬蓬松松的,美极了!…”他这种喜悦的心情,在《秋风有新声》中作了说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华秋实,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景。这时,笔杆儿也酣畅地动起来写了些值得讴歌的秋收的场景和人物,算是对生活真实的写照吧!“作者欢呼着春天;拥抱着春天,1991年,春,来得特别早,似乎刚开门,春的使者便迫不及待地含笑立于门前了。”(摘自《春色弥望》)然而作者的步子却是沉稳的,沉稳得让人想到了昨天的冬天……《情遣雨花石》就是这样迈开步子的:“一座石头城,一颗雨花石,曾经使我情为之动,魂为之飞,神为之振!”写着写着作者的心越发沉了“火热的岩浆的积淀,无休止的风雨的洗磨,漫长的岁月的孕育,不就成了今日的雨花石了吗?……雨花石,是舍生取义的志士们的丹心碧血,结晶升华,溶炼,红喷喷,火炎炎,终于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基!”不过,作者的神情仍是欣喜的:“今年暑假,喜洋洋的旅游者——我的女儿自金陵归来,馈赠给我的是一盒雨花石……此刻,我又神游雨花台了。看哟,那一群又一群快乐自由的小安琪儿在翩翩起舞。哦,那是我们的孩子的孩子……”作者这样凝重而又喜悦的心情,在《山盟》一文中显得格外突出:“老夫老妻,黄昏说着悄悄话。那年轻时光的回味依然橄榄一样甘美而苦涩……”他甜甜地回味着自己年轻时恋爱的情景:“不久,春节来了,作为学校干部要值班。这日,跟我一道值夜班的是一位腼腆的女孩子,一说话她就脸色绯红,怪有意思的……暮然,山下闪烁着一星亮光,走近,原来是她,扎着红围巾,脸色也红扑扑的,电筒的光圈把我们连在一起,就这样安然下山。也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作者在作了足够的铺垫之后,在文章的结尾又一次掀起感情的巨浪:“老夫老妻的心应该象长江大河入海口,宽大,坦荡,无忧无虑,自自然然,平平静静,一如当年执著,坚毅。还是这样选择好了!苍苍衡山,栽下两株树,那就是我们永恒爱情的积淀。山风泠泠,木叶萧萧,就作为我们奉献给新世纪年轻朋友们的一支歌!”

    到了第六辑“微型论语”,作者又亮出了新招: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菜市场那个地方真古怪,人头攒动,如蜜蜂采花,这是美丽的比喻,说租俗的,也象蚂蚁在忙忙碌碌。人际交流的万花简哟!一莱一汤,寄托着老百姓的喜和忧,统统都无遮掩地开放出来!‘小康水平,似乎并不太遥远。然而,这一斤莱,一斤肉,反馈的信息完全应该成为执政的市长们的头等大事,抓紧抓紧哟!”(摘自《莱篮子的幽默》)作者在这一辑写得很开心,跃在纸上的字仿佛一个个都在欢跳:“上年是龙年,弄得大家挺不痛快。岂止中国人不太喜欢它,就拿黄毛绿眼的老外,也被它吓得一身冷汗,报章刊登1988年“十大灾难”,中国侥幸榜上无名,全是外国的,可见一斑。”(摘自《蛇的杂谈》)很显然,作者这一辑是以妙趣横生见长……

    我们从这个散文集子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和手法尽管干变万化,却始终贯穿着真情实感这根主线。他就是用这根主线,串起生活中一颗颗失落的珍珠,将她奉献给广大读者的。

    其实,作者的成就并不仅限于散文,他在小说领域仍硕果累累,丰收喜人。这里选用的十五篇中、短篇小说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人物,从《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的聪慧活泼的台湾女记者白丝丝,到《绿星之恋》中秀丽端庄的女列车长“绿星女神”,从《迷幻的人海》中的“烟花疯女”到《广州刺史传》中一身正气的吴隐之;还有《春天不是读书天》中个性鲜明的“四条汉子”;《过客》中带有传奇色彩的“不速之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一个五彩缤纷的荡漾着生活气息的动人世界。作者步子是坚实的,在朝着小说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作者思路是那么开阔,情绪是那么亢奋。他在中篇小说《阳光和爱》里(作者用这篇小说的标题为集子的书名,除他们爱这篇作品外,实与他热爱生活有关),写了一个女列车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的成长过程。主人翁余丽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她爱生活爱到“连空气也象掺进了蜜糖一样的香甜”的程度,但生活似乎在有意考验她,既赐予他阳光和爱,更多的是让她经风雨见世面。这洋,她的成长便有了根基,美好的阳光便显得更明媚!是的,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暴风中的雄鹰迎着风暴前进,《阳光和爱》还从列车上一个侧面,反映了铁路上的沸腾生活。

    谈到塑造人物,作者确有其独到之处,他将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倾注到他笔下的人物身上。于是,人物一个个便活溜了。在《碧海青天夜夜心》里,我们从台湾大学教授白文龙身上,似乎能找到作者的影子。请看这段描写:“霜染的双鬓,标志岁月不饶人,他是老了,但从脸上的气色和神韵来看,他还年轻——因为一个人如果有了期待,有了理想,他是不愿意过早地失去这为实现理想而必须有的充沛的精力的。希望长在,永远年轻!”

    熟悉作者的人读到这一段,想必和我一样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吧!是的,他在《阳光和爱》后记中这样写道:“百万摇笔杆儿的人头涌涌,挤来挤去,追求生存的空间。我也凑热闹,挤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扪心自问,无愧也无悔。为了缪斯,保持一颗真诚的“童心。”

   在作者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促使他笔下的人物一个个立起来,达到了举足轻重作用。形象的说,个性化的语言推动着作者感情的波涛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在这里,不妨信手摘抄几段供读者欣赏:

    余丽轻挺地从红包里抽出那张浅红色的百元面值的港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

     作塞进老人口袋里,开心地笑着,扬了扬红包:“老伯,多谢了,我收下这个,你的一片心意!”

    老人怔住,不知所措,望着柳华,痴痴地,忽然,他鼻子一酸,从昏浊老眼中涌出泪水:“姑娘,你们的工作无价,你们的情意无价,这怎么能用钱来计算呢!”(摘自《阳光和爱》)

    就这么几笔,两个人物活了!假如将“老伯,多谢了,我收下这个,你的一片心意!”改为“老伯,你的钱我不能收,这是不容许的呀……你的心意我领了。”同样的意思,后者逊色得多。我们接着往下看:

    宴后,卢元龙邀吴隐之小叙,劝慰:“吴大人,曹孟德有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是啊,美人行酒,高朋满座,确是赏心乐事!你何苦自寻烦恼呢?

    吴隐之瞿然端坐,慷慨陈辞:“隐之辜负朝廷和黎民厚爱,今日成为楚囚,愿一死以谢国人。”

    卢元龙放浪形骸大笑:“哈哈哈哈,吴大人,一死何益于国?试看今日司马半壁河山,分崩离析,直如病夫已人膏盲,不可救药。似你这等清官,真真是愚不可及啊!”

    吴隐之抗声怒斥:“卢元龙,你出身土族,却作乱东南,蹂躏黎民,只广州一城就焚毁三千户,死难万余人,真是罪不容诛!”

    卢元龙暴怒拍案而起:“住口!来人!”

    吴隐之泰然自若,正衣冠,站起,两彪形大汉正欲上前,卢元龙突然狂嚎:“下去向吴隐之拱手,吴大人,恕我唐突冒昧,你受惊了!”

    吴隐之不屑一顾,拱手:“告辞了。”(摘自《广州刺史传》)

    你看这一段来得多精彩,简直妙极了:笔尖下,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情感细胞,爱憎是何等分明!巴金说:“我的生活里有过爱和恨,悲哀和渴望的。倘使没有这些我就不会写小说,”想必作者也是如此。

    谈到感情的积累和燃烧,曹禺在《雷雨》序言中写道:“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他还说过,创作的材料就是作者观察,体验过的感情,是源头活水,是燃烧的火焰。”(摘自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

    的确,《阳光和爱》正是从作者感情熔炉里提炼出来的产物,字行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真挚的感情,是广州铁路文坛一部力作!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您想交一位知心的朋友吗?请读《阳光和爱》!


相关文章
  • 苦乐而又孤傲的事业

    苦乐而又孤傲的事业

    2018-10-15 17:49

  • 一曲弱小群体的悲歌

    一曲弱小群体的悲歌

    2018-10-15 17:48

  • 生活底蕴的火花

    生活底蕴的火花

    2018-10-15 17:46

  • 一个来自生活底层的故事

    一个来自生活底层的故事

    2018-10-15 17:57

编辑推荐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