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品文品双馨的“铁路作家”
文/黄润秋
雪峰高耸千仞,矗立云端;
舞水长流万载,山高水长。
湘西沃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诞生并养孕了饮誉世界级文坛的一代宗师沈从文,享誉画苑的一代巨匠黄永玉……
铁龙飞驰,彦才辈出,四时芳菲,亦培养和造就了一茬茬、一辈辈跻身文苑、傲立书坛的铁路作家、画家。
在这湘西文苑灿若的天际的繁星、美若百花吐艳的文海中,在这当代铁路文学出类拔萃的俊杰作家中,文友们不会忘记却有一位犹如松树般扎根在沃土,既热诚地耕耘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花圃,又纵情地耕耘在满目生辉的文学园地、人品文品俱佳的笔耕者,他就是我们早已熟识并钦羡的怀铁水电段检修车间政治指导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彭光林(笔名钟奋生)。
请看彭光林在人生日记中,以生动的妙笔,以古喻今,以物拟人,抒写下的《我之抱负》中道:“悠悠分宁卧龙虎,遥遥宋朝跃山谷,人杰地灵修江碧,激浪惊涛后生出。”
好一个目光远大的彭光林。
好一个文韬武略的钟奋生。
每当人们读着彭光林这首胸怀抱负的自勉自励的七绝时,心中亦掀起感情的波涛,倍增笔底红浪、笺笺稿纸绘蓝图之感、之情、之怀……
文坛大师云:文学即人学,文如其人。
是赣州(应为幕阜山)的乳汁甘霖赋予彭光林聪颖的天资和敏锐的悟性,更是30个春秋电闪雷鸣般的铁道现场,锤炼出他健壮的体魄和火花般思想政治工作花地的独特见解,他既得益于故乡那人那土那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水分,更吸收着千里钢铁运输线上火红火热的创作沃土和丰富的铁路生活的源泉,加之30载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般的艺术陶冶,不倦的笔耕,对文学作品——这太阳神般的精灵,执著的追求,使他颇有感悟,获得真谛,使自己正处于强盛的时期——人生的金秋,收获着金色秋天的花果。
时逢盛世,花逢春雨。首先让我们把镜头的聚焦瞄准彭光林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花园辛勤劳作、耕耘播雨所取得的成果吧。
革命导师列宁留下一句格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2002年新春,段党委慧眼识珠,调彭光林为全段科技含量高的检修车间任政治指导员。彭光林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他在段党办宣传岗位笔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切体验和理论知识,使他站在全段的大视野,有机会深入全段各个车间和先进班组,吸取生活的“矿藏”,加之自己终年累月、夜以继日地撰写大量的新闻稿件和总结材料、理论论文,使之既充实了头脑,又积累了生活的感受,终于厚积薄发,在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迸发出灼人的思想火花。
理论是革命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南。彭光林走马上任认准的第一桩大事,就是和车间主任吴谋志商议决定:重组车间的工人理论小组。他制定了《怀化水电段检修车间工人理论小组章程》,给每个成员定制了胸微,像模像样。
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就是将革命先驱的思想精华,用于指导工人理论队伍的行动。彭光林以智慧的目光,结合车间干部职工思想的工作现状,有的放矢对“党支部应当怎样处理好职工所关心的疑难问题和如何树立检修车间的团队精神”等课题,组织理论小组成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一旦与新时期华夏铁路跨越式发展征途中企业的决策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就会焕发出无限真理的光芒和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作用”。
斯年艳阳秋,彭光林绞尽脑汁地组织车间的“笔杆子”,办起融理论、生产和文艺为一体的刊物《检修风采》,其不但装帧精美,而且内容紧贴工人安全生产实际,在全段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了强烈反响。彭光林思维敏捷,目光独具,先后撰写了很有见地的论文《新时期党支书工作方法创新点滴谈》、《“三个代表”的理论对建立企业文化的指导意义》和《试论班组实施“素质工程”的战略意义》等,并且分别刊登于广铁集团公司宣传部主办的《政工新探》和集团公司党校主编的《理论与实践》刊物。他撰写的《试论质量互变规律在班组建设中的影响》一文在全国班组会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堪称“一枝红杏出墙来”。
车间党支部还成功地召开了工人理论小组成果发布会,郑重其事地编篡了理论成果的小册子《真情篇》,受到赞许。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似春雷,如战鼓,带给亿万舜尧的是前进的号角,带给数百万铁道先行的是力量的源泉。检修车间闻风而动,在怀化水电段率先举办“热点论坛”讨论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理论探讨会,既别开生面,又富有指导生产实践的推动作用,受到了怀铁总公司宣传部和电视台的跟踪报道……
怀铁总公司工会刘席主感叹道:“检修车间的工人理论队伍,通过开展多项生动而有益的活动以来,确确实实地达到了我们总公司基层单位工人理论队伍不多见的水平。”并予以奖励。
回眸3载春华秋实,检修车间的工人理论小组获得了全方位的丰收。他们的新闻报道稿件,登上了大雅之坛,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声”,在《人民铁道》报上“有影”,在《广州铁道》报上“有形”(象),且名列全段各车间之茅。
彭光林作为车间党政班子的“班长”,亦带出了工人队伍中的一位位精兵骁将。
朗朗红日下,缕缕春晖里,彭光林一双眸子,放射出光泽,他的思绪像那湛蓝蓝天穹中的纸鸢,放飞得很远。作为铁道基层车间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千头万绪,最根本的一条,即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与时俱进、爱路爱段的工人阶段先进分子和骨干队伍。
彭光林和党支部委员们识才,爱才,惜才,他们经过淘金般的筛选和检验,最终一致认定并选准了两位很有培养前途的入党积极分子。一个是车间核算员兼工会席主唐春霞,一个是水电工区的老工人戴建清。
韶华年岁的唐春霞充满朝气,富有创造性。她从严要求自已,加强自身的修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唐春霞在工作之余,还抓紧“充电”,先后参加了劳动法律知识讲座、网页制作培训班,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充实了头脑。她通过多年锲而不舍地自学,获得了电大财会大专文凭。
车间党支部让唐春霞组织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学习型的文体活动,既有益于车间工人的身心健康,又使车间的群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展露了唐春霞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她负责组织的车间蓝球队在全段连续两届勇夺“桂冠”。她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先后组织车间职工开展舞狮比赛、技术擂台赛和春节探望贫困职工家庭等活动,不但开展得入情入理,有情有义,而且贴近职工,很受欢迎。
红心向大阳,青春化彩虹。2003年孟冬,唐春霞终于站立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和聪明才智奉献给“如日月经天,如江河行地”般党的事业……
年逾半百的车间工人戴建清,心地纯朴,工作兢兢业业。他从1985年起,就开始靠拢党组织,走过了早春,走过了严冬,始终不渝。
2002年阳春,春江水暖。彭光林认定戴建清有一颗爱党爱路金子般的心,与他促膝交谈:“希望你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保持晚节,多作贡献。”
戴建清又递交了第3封入党申请书,他一字一句地写道:“我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仍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参加党组织。不管组织上批不批准,我都将继续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党组织就像我前进中的一盏明灯,我朝着这个目标追求,不图任何回报,只图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下,有一个完好的人生,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彭光林也深受感染,他握着戴建清的手说:“戴师傅,党组织一定会看到你的一片忠诚,你的一颗心,看到你踏踏实实地工作,勤勤恳恳地为水电事业做出的贡献。相信你心中多年的夙愿,一定会尽快实现。”
心心相印,四目相对,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戴建清对党组织的执著、向往和理想追求,也引起了怀铁总公司领导干部的亲切关怀。2003年,戴建清——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铁路老工人,终于融入到中国共产党——这支信念坚定、理想崇高、阵营强盛的洪流中去了,其势有如奔腾不息的祖国“母亲河”——万里长江,滔滔黄河一般……
鉴于检修车间党支部带领铁路先行确保安全、优质供电和“两个文明”及党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怀铁总公司授予车间“三星级党支部”和“最佳党支部”的称号,广铁集团公司授予检修车间“先进车间”的大红奖牌……
鉴于彭光林在党建工作花圃的辛勤劳作和奉献,2002年火红七月,铁道部授予他“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先进个人”之殊荣。踏着热浪,怀铁总公司组织部部长亲临检修车间,把一帧大红荣誉证书授予彭光林的手中……
此时此刻,彭光林红心似火,他在胸间庄严地烙下了钢铁般的诺言:一定要把铁道部政治部精心绘制的基层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的蓝图化作行动,确保安全供电,做好“服务至上”的承诺,把光明送到千里站场和万户家园,丹心染得灿灿党旗红,壮志化作银线飞彩虹。说心里话,笔者也常常钦佩那些驰骋文坛——不但是思维敏捷的“快枪手”,而且是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他们挥毫撰写理论专著,观点鲜明,匠心独运;他们采写经验材料,素材充实,阐述已见,让人颇受启迪;他们抒写诗行,灵感勃发,字字珠玑,诗意盎然;他们撰写报告文学,为当代英模或铁道先行树碑立传,大气磅礴,洋洋洒洒,声情并茂,有如“洪波涌起,大江东去……”同样出自一支笔,同样出自一个人的大脑,这是笔者尤为羡慕的……
回首钟奋生30载春秋的写作实践,当属这类才智双全的文人文品之列。
党的第三代核心江泽民以高屋建瓴之势,以科学的发展观,以精湛的文采,向全国理论、思想、新闻、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者们,发出了高瞻远瞩般的号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这不啻成为了神州大地精神文明花苑和文学、艺术、理论、新闻、宣传战线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题词,又似照亮九州大地的明灯……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前进的精神力量。铁道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弘扬“新时期火车头形象”和“建设湘西铁路小康家园”的高标,营造浓厚的铁路文化建设的氛围,用独特的企业文化团结、凝聚员工,不断地增强工人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冀加快人民铁路跨越发展的步伐。
在泱泱九州铁道文苑中,钟奋生就是长期扎根风风火火的铁路现场、艰辛耕耘和营造企业文化、创作文学作品的实践者和笔耕者之一。
曾记得,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有句箴言:文学创作之路是一条非常拥挤、非常艰苦的路。
抑或如2004年度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王勇平为记者的第七本讴歌广铁人业绩的报告文学集《南国彩虹》的序言中,精辟地所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非常艰苦和困难的,需要深厚的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念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而打牢这五个方面的根底,不下一番真功夫是不行。”
近30载严冬溽暑,钟奋生不仅怀着对文学创作事业的追求、如痴如迷的酷爱,而且是把手中的笔当作一种武器,把创作当作一种天职和使命,他是这般锲而不舍,是这般笔耕不辍。他为自己取笔名钟奋生,即要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学创作事业笔耕不止,奋斗终生,这就是其最生动的佐证。
钟奋生为此付出得太沉重,太艰辛。正如他在创作长篇小说《红玫瑰》时所感概极深地所言:“那是‘刀耕火种’般地用笔写,写得昏天黑地,写了好几年,稿纸有几尺厚……”足以见其艰辛,其苦楚。
然而,自古道:天道酬勤。钟奋生收获着一串串挂满文学长廊的代表作,既弥足珍贵,又广为流传。屈指数来,钟奋生利用8小时之外,艰辛地“爬格子”,已有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在全国、全路、全省20多家报纸和刊物登载,可谓硕果累累,佳作迭出。这一摞摞、沉甸甸的为广大读者和铁路员工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他还有多篇小说、散文和论文在全国或全省获奖,使钟奋生崭露头角,跻身文坛。
走进钟奋生的书屋,好似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精神产品的展览厅,宛如走进了载着航标的文学画廊的河流,让人流连忘返。在这满树满枝甘甜的精神果品中,在这涉猎广泛、视觉独到的文学大餐中,最令钟奋生喜爱的成名之作和得意之作当属其正式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红玫瑰》和中篇小说《天边滚动的闷雷》。后者荣获了全球最大的电子藏书馆和作家资料库“木子网”站第一届(2000年度)国际有奖征文大赛一等奖,独占鳌头。
特别令钟奋生爱不释手、令广大读者交口称赞的《红玫瑰》,一旦付梓,可称得上洛阳纸贵,一时走红,一炮打响。
2003年是钟奋生创作的丰收年,亦是他在拥挤而艰辛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日臻成熟,以自己的“拳头产品”跻身林林总总的文学花园的标志年。
斯年艳阳秋,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北京城,传来了令读者欢欣、令作者欣慰的喜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网推出他的长篇小说《红玫瑰》,在听众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许多网络转载了这个消息。怀铁总公司宣传部和文联郑重其事地召开了“彭光林作品研讨会”,足见作品的分量;象征着钟奋生在华夏铁路文学享有一席之地,而且开始走向全国……电波传千里,华夏暧心扉。在这欢庆的时刻,万千听众、读者可能还不知道钟奋生走过的辛勤笔耕的艰辛路和酸甜苦辣的人生味。
钟奋生仅为了这部厚重的小说,就默默无闻地笔耕了12个寒寒暑暑,几易其稿,稿笺都有几尺厚,最终被出版社编辑“慧眼识珠”,顺利地出版了。此时此刻,正如钟奋生在作品研讨会上倾吐衷情的;一位7尺健壮结实的刚强男子汉,竟激动得眼眶湿润润的,几乎想哭出来了。这使一位年届半百的文学作家,真正体味到艰辛地进行在文学创作长途跋涉中,犹如一位历经马拉松长跑运动员最终胜利地到达终点获得名次时,尽管他已百般劳累,几乎昏倒,而感受到了胜利的甘甜之时,才会真正体会到这苦,这累,这难,终于化作了这甜,这笑,这乐……
胜利的花环永远属于冬种春播的耕耘者,作品的成功永远属于孜孜不倦的笔耕者。
“我取笔名决定了我最终的目标是奋斗终生。”记者们采访钟奋生时,凝望着他那焕发的神情,目光灼灼的眼神,真正体会到他的所言极是:“我的格言:采天地之灵气,博众家之所长,挖自身之潜力,乘互联网之舟,达向辉煌之彼岸。”
钟奋生既是前进在党务工作花地的成功者,又是在文学花苑笔耕不辍的佼佼者,两者相得益彰,双喜临门,可谓鱼和熊掌兼得,实属凤毛麟角。
笔者深切地为结交了钟奋生这位“绵里藏针”、踌躇满志的文友而感到欣喜,亦满怀激情地盼望这位前进在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征途上的诤友,吸取丰富的生活养料,展纸握笔,抒写华章,“更上一层楼”。
喜今日赣州大地,藏龙卧虎;
看今朝湘西沃土,龙腾虎跃……
好样的——钟奋生;奋进吧——彭光林;
沐浴着九天的阳光,吮取着湘西的灵气,化作湘西铁龙的精魂……
你不但会奋斗终生——你亦会不辱历史的使命!
先哲说得好:时势造英雄。风起云涌的湘西黄土地,人杰地灵的怀铁总公司文艺花苑,和春风早度的怀铁水电段的热土上,正奇花异卉般培育和诞生了德艺双馨的铁道之星,文苑之星,科技之星,技艺之星……
笔者坚信:怀化水电段——定会满园生辉,馨香四溢……
附:《跨越之春》于2005年出版